
由於天智天皇在奈良 · 飛鳥建造了日本第一個水表台,參拜道入口立著石鐘。 走參道就到拜所。 天智天皇堅決實行大化的改新,在近江大津宮在天智7年(668) 即位。 3年後去世,被埋葬在大化的改新夥伴中臣氏的宅邸所在的山科。

山科地藏是仁壽2年(852)小野篁公制作的六地藏尊像中的一方。 後來,西行法師平清盛從伏見大善寺分為都的出入口6處。 作為守護都東大門、東海道的本尊,安置在面向舊東海道建造的六角堂。 靈像與平安時代的作風相傳,從院內的趣味中可以很好地緬懷當時的樣子。 能夠感受到沒有超越時代變遷的生活和信仰的姿態。 德林庵是由南禪寺第260世住持雲英正怡禪師於天文19年(1550) 創建的臨濟宗南禪寺派寺院。 守護著山科地藏尊。

永承6年(1051),日野資業建造的藥師堂開始了。 是親鸞聖人、日野富子等人誕生的日野家的菩提寺,也以俗稱的日野藥師而聞名。 阿彌陀堂(國寶) 與宇治的平等院鳳凰堂、三千院的往生極樂院並列,以平安貴族夢想的極樂淨土為形式而珍貴。 在檜皮葺的寶形造的堂內,安放著平安時代的定朝樣式的阿彌陀如來坐像(國寶),飛天的壁畫(重要文化財產) 用等裝飾。 本堂藥師堂 (重要文化財產) 的本尊 · 藥師如來立像(重要文化財產) 被稱為乳藥師,作為安產、餵奶的靈像被信仰。 需要預約團體參觀。

據說是5世紀後半期,將筑紫日向的高千穗山峰的神跡轉移而創建的。 和伊勢神宮一樣,有外宮、內宮,作為京都的伊勢先生被信仰。 有傳說,境內上方的 「天之岩戶」 將會穿過厄運,開啟運氣。 春天的櫻花、杜鵑花等四季都能享受,特別是秋天的紅葉作為隱藏的名勝而聞名。

是天台宗的門跡寺院,本尊的毗沙門天被列為京都的七福神之一。 創建是大寶3年(703)。 曾經在上京區出雲路,因應仁之亂而廢除。 公海僧正於寬文5年(1665) 在該地復興,後西天皇的皇子入寺成為門跡寺院。 圓山應舉作品的鯉魚的畫和狩野益信作品的宸殿的障壁畫等應該看的東西很多。 另外,枝垂櫻、紅葉也很美。

以醍山全山為寺域的京都首屈一指的大寺院,真言宗醍派的總本山。 分為山上的上和山下的下,散布著50多個堂塔。 貞觀16年(874),修驗道中興之祖聖寶理源大師開啟,第80代座主義演僧正的時代,由於豐臣秀吉的盡力而復興。 以立於下的伽藍的金堂和五重塔等國寶為首,擁有眾多文化財產,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 有名的 「醍醐之賞花」 是豐臣秀吉在慶長3年(1598) 舉辦的賞花宴會。 由於這個賞花,往年4月第2個星期日會舉辦豐太合賞花隊伍。

代表平安時代的女流歌人,被稱為小野小町的居住遺蹟的寺院。 作為晚開的梅的名勝而聞名,被楚楚的花點綴的院內,適合以美貌而聞名的與歌人有淵源的地方。 在寢殿造的正殿裡安放著阿彌陀如來坐像(重要文化財產)。 另外,還供奉著以小町寄來的情書為基礎的文張地藏,單膝而坐的畢業塔婆小町坐像。 留下了小野小町用於化妝的 「化妝井」 和埋下了到達小町的1000封情書的文塚。

進入世界遺產醍寺總門後馬上站在左手邊。 桃山時代華麗的障壁畫等點綴的葵間 (重要文化財產) 和秋草間 (重要文化財產) 、使間 (重要文化財產) 繼續通過錶書院 (國寶)。 從表書院可以看到秀吉在 「醍醐之賞花」 時自己設計的庭園 (特別名勝 · 特別史跡)。 從聚樂第轉移的藤戶石等的石組和收割美麗,是代表桃山時代的庭園。 三寶院南側有靈寶館,收藏藥師堂的藥師如來像(國寶) 等寺寶。

金堂(國寶) 和五重塔(國寶) 等很多堂宇鱗次櫛比。 金堂是正面7間,側面5間,入母屋造的建築。 移走了紀州湯淺的滿願寺正殿,保留著平安末期的樣式。 高約38m的五重塔,為了祭奠醍天皇的菩提,於天曆5年(951) 完成。 作為現存的京都府下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而聞名。

下的女人堂是登山口。 到山上持續約3.5km的陡坡,所需1小時。 巡拜海拔約450m的山上的諸堂,往返需要3個小時。 在相當於上醍入口的清瀧宮拜殿(國寶) 旁邊湧出的醍水是與醍寺創建相關的靈泉。 此外,保安5年(1124) 重建的現存的上最古老的建築物 -- 藥師堂 (國寶)、五大堂、開山堂 (重要文化財產) 、有如意輪堂(重要文化財產)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