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交易的中轉地繁榮的港町 · 敦賀

敦賀港作為位於敦賀灣深處的天然良港,自古以來就作為連接日本各地區和亞洲大陸的交易據點而繁榮起來。 江戶中期以後由於西回航線的發達,敦賀港作為北前貿易的中繼據點,另外,蝦夷地開發所必需的建築材料,作為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基地而繁榮起來。 明治時代,與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定期航線被開放,作為國際港口發展。 1912年,「歐亞國際聯絡列車」 開始運行,成為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與歐洲直接連接的交易要地。
連接生命的港口 -- 迎接猶太難民的敦賀歷史
敦賀作為 「人道之港」 也廣為人知,迎接克服了許多困難來到日本的人們。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俄羅斯革命的內戰,在西伯利亞失去家人的波蘭孩子們,通過日本紅十字會等的救濟活動登陸了敦賀。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是外交官的杉原千畝為了逃離納粹迫害的猶太人而發放的 「生命簽證」 的難民們,經過西伯利亞鐵路在敦賀登陸。
這樣的救濟的故事,以及熱情地迎接他們的敦賀市民的態度,作為跨越國境的人道支援的象徵,具有在世界上值得驕傲的價值。


連接港口的世界 -- 日本海方面屈指可數的物流據點港灣
繼承了歷史性的人道支援精神的敦賀港,現在是國內外有定期航線的物流據點港灣。 特色是充實的內航航線。 與苫小牧的渡輪RORO航線,作為關西、中京方面和北海道的基幹航線,每周運行14次航班。 另外,日本海一側唯一的RORO航線面向北海道和九州雙方,實現了北海道和九州之間的無縫海上運輸。

面向國外,擁有與韓國 (釜山) 的定期集裝箱船 (上部照片) 和RORO船,作為國際物流港灣也承擔著重要的作用。 此外,由於2024年問題等,海上運輸網的重要性提高了,敦賀港的港灣裝卸的效率化,為了提高便利性,正在進行終點站的擴建工程。
向連接新幹線和港口的國際商務據點的進化

2024年北陸新幹線延伸,敦賀-東京間的直達新幹線1天14次往返行駛。 不用換乘就能訪問了,來自東京的便利性飛躍性地提高了。 另外,關西 · 中京圈的交通也很好,北陸新幹線停止的情況下也容易在原有線和高速公路上確保代替手段,對商務和觀光非常方便。 並且,新幹線站周邊的再開發也在進行,在充實城市功能的同時,作為加速國內外人、物的流動的據點備受矚目。 這樣的陸路的強化,是面向國際物流樞紐化的一大步。 敦賀作為連接人和物品的 「北方的大門」 持續進化。
作為國際交流據點的可能性
像這樣,敦賀除了作為陸地、海洋的節點的物流據點港灣的功能之外,擔負著作為人道支援和國際交流的象徵的歷史和作用,開拓著國際商務的新的可能性。 並且,通過基於SDGs的地區措施和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推進實現可持續和平社會的措施。 對於尋求新據點的企業和遊客來說,敦賀可以說是體現 「人道、共生、國際性」 的魅力場所。
- 記載的數據是截至2025年8月的數據。



